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精神,构建跨区域民族教育教研平台,全面提升我省民族地区教科研水平,11月25日至27日,由省教育科学院主办,甘孜州教科所承办,泸定县教育和体育局、泸定中学、泸定成武小学协办的“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有效提升研讨会”在泸定中学隆重召开。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和乐山市教科所,学科骨干教师,国家、省级相关专家参加了活动。
研讨活动上,来自“三州一市”的一线教师、教科所人员分别就各自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作了和交流。阿坝州关于地方教材的与运用、凉山州关于自导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乐山市关于彝语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甘孜州关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运用,内容精炼丰富,为“三州一市”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来自“三州一市”的42名青年教师还分别参加了五个学科说课比赛。
省教育科学院刘涛院长作了题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的专题讲座。刘涛院长首先深入分析了全省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创新教科研工作、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构建育人课堂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民族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一般认为,民族是“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94页)。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民族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必然产物,但民族的要素是资本主义以前的时期逐渐形成的。当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后,经过一个很长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民族差别逐渐消失,世界各民族将形成为一个共同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