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落下了帷幕,等待考生的,是随之而来的成绩公布和填报志愿。随着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改革落实,十几年前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已经成为了历史,进入大学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必经之路。
其中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大众眼里,他们的人生已经就此走上了高速道,他们大多毕业之后很轻松地在各个行业做出一番成绩。
但有这样一位寒门子弟,17岁便以状元的身份考取清华大学,如今却月薪800在一小区当保安。究竟是怎样的遭遇使他甘愿平凡呢?
步入清华园
“儿今立志出韶山,学不终成誓不还。”
作为农家子弟,张晓勇自幼便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对书籍和知识的渴望程度远超同龄的孩子。
父母从小的耐心教导加上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张晓勇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对于理化知识,他更是近乎于痴迷,遇到令他不解的问题时,他会花上几天的时间去探究。
张晓勇最感兴趣、最擅长的就是理化,而清华大学的理化专业综合排名在全国都是无可撼动的地位。立志当高远,要读就要读全国理科最好的学校,自此,他便把清华大学当作自己的目标院校。
1991年高考结束后,张晓勇以长沙状元的身份、几乎满分的成绩顺利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录取。在他的家人、老师、同学看来,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出乎意料,因为在大家眼里,他早已绝非常人。
此时,张晓勇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因为进入了清华,就又离自己的理想进了一步。他要像偶像邓稼先、钱学森一样,投身科研,报效祖国。
对于出生于70年代的优秀青年来说,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可他不曾想到,在大学生涯里,面对的已不再是中学时的学习环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在清华大学里,张晓勇的同班同学和他一样,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等生,他们都背负着天才、状元这类名号。与同学日常学习生活交往一段时间后,张晓勇在庆得知音的同时,也让他倍感压力,因为大家的实力相差无几,自己可能会失去中学时的优越感。
想到这里,张晓勇暗自发下狠心,自己一定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他知道自己一旦进入状态,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就连吃饭时都拿着书本边吃边看,除了一天7个小时的睡觉,他几乎都在学习。
大一期末时,张晓勇虽然没能拿到第一名,但也考进了全系前五名,这让他暗自松了一口气,原来在全国精英面前,自己仍然可以名列前茅。
此后,张晓勇心里一直绷紧的弦慢慢开始放松了,他加入了各种社团,开始沉迷于武侠小说,由此前整日埋头学习变成了日夜兼程彻读小说。
时间对待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你将时间播种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结果。张晓勇成绩出现明显下滑,但他丝毫没有在意,他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十分自信。
在剩余的大学时光里,张晓勇虽然还是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但凭借天赋过人,他依然完成了所有课程,在他看来,自己仅用别人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同别人一样的学业,取得同样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殊不知,在同样的证书背后,其他同学积累了大量的科学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已经站在了社会这座大山的山腰上,而他自己却一无所有,还停留在山底。
褪去光环
毕业后的张晓勇,选择了一家位于广州的外企工作,他认为自己专业技能过人,外企更看重才能,自己一定会被重用。但现实狠狠地向他泼了一桶凉水,没有社会经验,不善交际的他被分配到了部门。
一时间,张晓勇无法面对现实,他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曾经自己明明那么优秀,现在为什么都无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工作上的当头一棒,让他失去了以往的热情,他开始变得怨天尤人,每天只是应付差事,曾经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理想,也被他隐藏在内心的深处,随着时间慢慢遗忘。
广州的街头巷尾,到处充斥着外界潮流的气息,这里有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张晓勇却像个失了魂的人,他不与人交谈,世间的一切都只能与他擦肩而过,他整日迷茫而绝望。
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无限的消极已经将他的斗志所耗无几,即使过去所学的知识都还没有忘记,他也不想去挣扎,因为他看到自己头上笼罩的光环已经褪去,自己早变成一个淹没在人海中最普通的过路人。
归于平凡
到了在广州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张晓勇接到家里的,其父突然因病卧床,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不得不回老家照顾父亲。父亲病情不容乐观,日常起居都需要人料理,他只能辞掉原来的工作。
本以为有着高学历,可以在当地科研部门谋得一个职位,但游离在体制以外的他,被数家单位拒绝后,只能降低要求,去一些不需要资质,不需要学历的地方上班。
回到长沙的几年时间里,张晓勇先后结婚、生子,为了生计,过很多工作,最长的一份是在一家地产公司上班,不过都不尽人意。直到2008年,他找到了一份在市场当保安的工作,后来又调到一个小区工作。
已经年近不惑之年的张晓勇对此早已看淡,他每天都是按时上班下班,接孩子,回家做饭。他曾说:
“最开始也不甘当保安,但为了生活只能如此,最开始工作是500元一个月,后来涨到800元,现在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小结:
从少年时的天资卓越,到青年的自我蹉跎,再到不惑之年的甘于平凡。张晓勇历经过无数的荣誉和赞扬,也承受过无人问津的苦闷,在他当上一名普通的保安后,甚至被媒体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些都是他的人生,不论过往,人都应当向前方看。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张晓勇
张晓勇,男,汉族,1957年11月生,山西临县人,大学文化,西南政法大学毕业,中共党员。
状元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类似今天高考的榜首。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吕蒙正,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而终至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