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跟新东方的老师数落自己孩子的缺点,有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高中时比较内向,不敢向老师提问,有时宁愿问同学,也不愿问老师。问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学生向老师请教,是课堂上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因为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都能完全消化,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地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在许多情况下,班上学习好的单科学霸会给不懂的同学解答问题,也会有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这样可以帮助大家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有时老师课后在课堂上停留的时间很长,有的学生明明有很多疑问,却总是不敢上去提问。
其中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觉得自己的问题太基础,不好意思向老师提出来;可能是不敢与老师交流,怕老师批评自己没认真听讲;或者是高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不太愿意提出来...
今天,新东方老师跟大家科普下“学习三问”
第一问:首先,不要先问老师,而要问自己、问课本、问笔记、问资料,这是一个巩固再提高的机会。
第二问:问同学,班上总会有几个单科的学霸,可以问这些学霸们
第三问:问老师,经过前两问如果你仍然不能解决,可以去问老师,这样的提问问题才有深度。
要怎么理清思路,才能向老师请教?
以高中数学为例,给出一个思考模板:
1 这个题目考察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呢?这是为了检查知识点的哪一部分?
2 这个题目是个什么样的题目呢?是否曾经看到过类似的题目?我会做相似的事情吗?
这个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对应的都有哪些结论呢?
3 这个题目可能的切入点是什么呢?问题的解决应从哪种情况开始?
做了部分之后遇到了问题,我还有什么条件没有用过?为了证实这个题目的结论,我通常需要什么样的前置结论?
4 做这类题目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5 实在做不下去了,能不能换个角度,从别的方向突破一下呢?
6 真的无法突破了,我的关键问题在哪一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吗?或者只是特殊情况?这反映了我自己的什么问题?可能是缺乏知识的问题,还是缺乏能力的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答学生疑问本身就是教师的职责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教师讲解时,往往站得较高,能提纲挈领地解答,并能发现学生深层问题。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老师
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题目
题目(tímù)是指诗歌或文章的主题、意旨,书籍的标目;提出来要求解答的问题;借口,名义;评论,品题。出自于苏轼《与潮守王朝请涤书》之二:“请依碑样,止模刻手书。碑首既有大书十字,碑中不用再写题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敏速》:“须中书考试,陟令善书者三十人,各令操纸执笔,向席环庭而坐,俱占题目,身自循席,依题口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奸珰柄国,方阴伺君子之隙,肆其诋排,而羣聚清谈,反予以钩党之题目,一网打尽。